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
2020-09-22 09:36:09
人才是具有流动性的战略资源,人才招引要与时俱进,传统的“大水漫灌”做法,易造成人才“水土不服”。应结合城市自身发展定位,提前打好算盘,算算经济账,做到“按需点菜”。
引才如“星星点灯”,育才方能“星火燎原”,要充分激活存量人才潜能,只有引才育才并重,深耕人才生长沃土,才能“智”撑发展。
千秋基业,人才为本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,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。硬实力、软实力,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。近年来,济南以更加积极、更加开放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创新为抓手,最大限度汇聚天下英才,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,为济南建设“大强美富通”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。
解放思想、更新观念,树立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新理念。人才是第一资源。古往今来,人才都是富国之本、兴邦大计。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,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要干一番大事业,就要有这种眼界、这种魄力、这种气度,克服重行政手段轻市场引导的倾向,树立尊重规律、尊重市场的人才新理念。人才是具有流动性的战略资源,人才招引要与时俱进,传统的“大水漫灌”做法,易造成人才“水土不服”。应结合城市自身发展定位,提前打好算盘,算算经济账,做到“按需点菜”。带着项目找人才、带着团队找人才、带着人才找人才,让人才所学所研有施展空间,形成“高山流水遇知音”的心理认同。克服重物质待遇轻事业平台的倾向,树立用心留人、人尽其才的人才新理念。物质待遇、家属就业、住房安居、职称评定等,如今在各地的人才“红包”中只是基本配置,比起一拥而上抢人才,更可贵的是一如既往爱人才。人才招引要为每个人才搭建人生出彩的舞台,追求“守一业白首、择一城终老”、人才与城市互相成就的理想目标。克服重外来人才轻本地人才的倾向,树立引培并举、蓄水养鱼的人才新理念。作为科教重镇,济南高等院校多,优质生源也不少,但本土培养的人才资源尚未充分释放。引才如“星星点灯”,育才方能“星火燎原”,要充分激活存量人才潜能,只有引才育才并重,深耕人才生长沃土,才能“智”撑发展。克服重名号头衔轻能力实绩的倾向,树立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的人才新理念。应改变单纯以人才“帽子”和头衔作为评价依据的做法,依据实际能力和贡献引才用才。更加注重人才与产业的需求对接,更加注重人才环境营造,更加注重青年人才和潜在人才的发现、培养和使用,敢于打破区域限制、身份限制。
顺势而为、多元布阵,培育与现实需求相结合的人才新机制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,向用人主体放权,为人才松绑,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,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、尽展其长。实施人才引进培养升级政策。坚持因地制宜、精准施策,用活用好中央、省、市相关政策,推出硬招实招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。加快推进“人才特区”建设,发挥好人力资本产业园和“人才有价”平台作用,建立人才分类目录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机制,实施顶尖人才集聚计划、泉城“5150”引才倍增计划等措施,不拘一格,为敢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的人才提供舞台。健全人才发展激励保障机制。鼓励高等学校、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创新创业,做到一流人才、一流业绩、一流报酬“三个相适应”。完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,完善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税收政策,用好多元激励政策。加强人才发展载体建设,打造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,为一个人才搭建一个平台,用一个平台牵动一批人才,用一批人才成就一个事业。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。人才活力足不足、动能强不强、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,关键在于体制机制适应不适应。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,设立泉城“人才驿站”,制定招才引智专项出访计划,建立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协同推进机制。积极推进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,大胆先行先试,探索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人才政策体系、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。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。满腔热忱地为人才服务,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、爱护人才、大胆使用人才的浓郁氛围,让各类人才舒心生活、安心工作、专心发展。建立人才“金卡”制度,完善人才安居房、购房补贴、免租住房、租房和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,处理好留住和用好人才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
党建引领、市场主导,营造与时代发展相呼应的人才大环境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,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、根本性问题来抓。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。党管人才是我国人才制度的政治优势,要发挥党建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,深化组织部门人才工作牵头抓总职能。进一步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任务和工作规则,强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,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凝聚人才作用,深化落实党委联系专家制度。支持用人单位更好发挥引才主体作用。高校、院所、企业等用人单位处于人才工作一线,主体作用发挥得是否充分,决定了人才工作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。坚持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,吃透政策精神,积极宣传讲解,让更多人才知晓政策、理解政策、享受政策红利。更好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,跳出条条框框限制,立足自身需求打造人才工作特色。坚持市场导向,运用市场机制评才,利用市场机制奖才。积极推进市场化引才。人才往哪里流动,首要取决于发展什么样的产业。将人才资源调配职能进一步放权给市场,强化政府的人才公共服务职能,变“管理人才”为“服务人才”。完善高层次人才供需精准对接机制,组织开展“海外行、城市行、高校行”等高端人才专项对接活动,举办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大赛、设立人才工作联络站,构建常态化的人才联络网。
想爆料?请登录《阳光连线》( )、拨打新闻热线0531-66661234或96678,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()提供新闻线索。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-81695052,诚邀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的合作伙伴。